研究生全部自费:2014研究生全自费 能读得起吗?

发布时间:2017-10-13分类:考研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决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硕士生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这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公费”时代即将结束。
 

  消息一出,便迅速引起各方关注和热烈讨论。人们不禁要问,新政出台的目的是什么?是否经过实践检验?全面收费会不会将一些学业优秀但家庭贫寒的学子拒之门外?
 

  改革和完善研究生教育收费制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从教育主管部门的角度讲,这次新政策的出台的核心并非收费,而是是为了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善研究生学习、科研和生活条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求学环境。众所周知,之前我国旧的研究生资助模式是所谓的“公费”和“自费”制度。其弊端在于“一次评定,全程适用”。入学时被评为公费,即使在读研期间表现再平庸,也能在读研期间全程享受公费待遇,而对于那些没有获得公费资格的同学,即使读研期间表现得相当出色,也没有办法由半公费或者自费转为公费待遇。旧的以“公费”和“自费”为核心要素的奖助制度起不到倡导学习、鼓励创新和科研的作用,在经济大潮日益冲击高校校园的背景下尤其显得僵化不堪。
 

  通过新的奖学金机制完全可以产生“鲶鱼效应”,盘活研究生教育。新的奖助金制度实行动态管理模式。研究生第一年入学时的奖助金等级由入学成绩决定,推荐免试的同学基本上都能获得高于学费的奖助金,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同学中的成绩优秀者,也能获得高于学费的奖助金,其他的同学则能获得相应的较低等级的奖助金或者需要自己筹集学费。但是,第一年评定的奖助金等级并不会适用于第二年。第二年,学校会根据研究生的在校表现情况重新评定奖助金等级,也就是说奖助金评定与第一年完全由入学成绩决定所获得的奖助金等级不同,第二年的奖助金评定在学习成绩之外会引入其他因素,比如科研成果、发表论文、社会活动等等。此外,新的奖助制度还设有配套的“三助”岗位,即学校设立一定数量的助研、助管和助教岗位,在校研究生可以申请相关岗位获得相应的劳务回报,这样一来,奖学金制度的改革,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科研态度,对学术的追求更加向往。激励学生努力求学,而不是在学校里“混日子”,这能形成学生强,学校更强的良性循环。
 

  100余所部委高校早已实施研究生收费制度改革
 

  尽管新政的目的是好的,但是人们对于新的研究生学费改革还是有不少疑虑,这一政策是经过深入论证、实践可行呢?还是一拍脑袋的结果?
 

  事实上,早在2007年左右,一批“211工程”、“985工程”高校就已经试点取消了公费生。包括复旦、交大、北大、清华在内的17所高校,早在2007年时就已开始取消公费收取学费,不过,这些高校通常提供充足的奖助学金来抵消学费。2009年起,中央部委所属院校所有研究生开始缴纳学费,然后争取奖学金。这也就是培养机制改革的一项内容。因此,此次也就是教育改革新政策里提到的 “研究生全部自费”,早已和这100余所中央部委所属院校无关,这些院校已经取消了公费,实施奖学金制度。
 

  新政策中“研究生全部自费”针对的是中央部委所属院校之外的地方高校。引自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会官方微博的资料表明,上海交大2012级硕士,每人基本都是二等奖学金即9800元,等于是免了学费;在2014年秋季之后,学术型硕士的学费将从9800元下调至8000元,专硕为9800元不变。如果届时二等奖学金额度不变的话,那么学术硕士的奖学金在抵消学费之后,还将有1800元余额。
 

  学生心态读还是不读,读哪?这都是个问题。
 

  “祝你明年能顺利考上研究生。”除夕夜,爹娘饭桌上的祝福,却让大三女生小徐感到莫大的压力。小徐如果明年考上研究生,将全部自费,“现在本科生工作难找,原本想考研,作为寻找工作的缓冲期,这样一来,又得花爹娘的钱,等待好工作的成本要增加啦!”小徐的同学听说这个消息后,也在发愁,“因为她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事实上不仅仅是小徐和她的同学关心这一政策,更引发了大学师生的广泛关注。
 

  用奖学金制度代替一考定终身的公费或自费的评定。高额的奖学金也会使一部分学子相当于享受了公费待遇。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够获得高额奖学金,一些出身寒门又渴望求知的学子也许会因对政策的“恐惧”望而却步。
 

  薄弱学校、冷门专业可能会有影响
 

  能用丰厚的奖学金补助研究生,一般都是清华、北大这样实力雄厚的985或者211名牌大学,明年研究生收费之后,一些名气不足的大学、薄弱专业在考生心目中的地位无疑将会下降。形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情况。
 

  一些实力雄厚的名牌大学能用丰厚的奖学金补助研究生,而一些名气不足甚至资金薄弱的学校恐因实力不济,在学子心目中的地位有所降低。偏远地区院校以及冷门专业恐怕会进一步遭到“冷落”。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考生的选择,进而影响我国的院校平衡发展和人才结构的合理性。对于偏远地区院校和冷门专业是否要加大奖助力度?怎样才能避免“冷门更冷”和“热门过热”的恶性循环?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更需要政策制定者高度关注。
 

  总体上来说,改革之后硕士生的补助学金总体上远远超过以往;而在大部分高校,研究生的平均收入肯定也有所增加,学费也将被研究生补助和奖学金抵消。新政无疑会有利于对研究生过程性培养的管理与调节,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一部分优秀的研究生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