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教案
基础夯实
1.关于静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可能受静摩擦力
B.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可能产生静摩擦力
C.产生静摩擦力的两个物体间一定相对静止
D.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一定有静摩擦力产生
答案:BC
解析:对照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可以看出:选项B、C正确,而D错误。产生静摩擦力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相对静止”,但物体不一定“静止”例如当用传送带把货物由低处送往高处时,物体是运动的,但物体和传送带间相对静止,传送带对物体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可见选项A错误。
2.关于滑动摩擦力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相互接触且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间才可能产生滑动摩擦力
B.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C.受弹力作用的物体一定会受到滑动摩擦力
D.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会受到弹力作用
答案:AD
解析:
对照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可以看出;选项A、D正确,而C
错误。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之一是物体发生相对滑动,但物体并不一定运动。例如物体A用细绳固定在墙上,当把木板B水平向右抽出时(如图所示),物体A保持静止,而此时它却受到木板B对它的滑动摩擦力。可见,选项B错误。
3.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走路时,脚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是阻碍人运动的
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C.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不动的
D.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答案:D
解析:人走路当脚向后蹬地时,脚相对地面有向后的运动趋势,受到向前的摩擦力,此力对人的运动来说为动力,A错误;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而不是运动方向,B错误;运动的物体也可能受静摩擦力作用,C错误;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比如摩擦力作动力时,D正确。
4.
如图所示,A、B叠放在水平面上,水平力F作用在A上,使二者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之间无摩擦力
B.A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C.B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水平向右
答案:BC
解析:对A物体,由于A匀速运动,由二力平衡可知,B对A的摩擦力必与F等大反向,故A错,B正确;对B物体,由力的作用的相互性,B对A的摩擦力一定与A对B的摩擦力反向,故B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故C正确;对A、B整体分析,由于AB一起向左匀速运动,则地面对B的摩擦力一定为滑动摩擦力,且水平向右,故D错误。
5.(山东沂源一中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做“拔河”游戏,两人分别用伸平的手掌托起长凳的一端,保持凳子的水平,然后各自向两侧拖拉。若凳子下表面各处的粗糙程度相同,且在乙端的凳面上放四块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凳子向甲方移动
B.凳子向乙方移动
C.凳子在原处不会被移动
D.凳子向体重大的一方移动
答案:B
解析:因为乙方处的正压力大,所受的摩擦力大于甲方处所受的摩擦力,所以凳子向乙方移动。
6.(杭州市萧山区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如图所示,在甲图中,小孩用8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不动,则木箱此时受到的
静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在乙图中,小孩用至少10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才能被推动,则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在丙图中,小孩把木箱推动了,若此时木箱与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90N,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00N,则木箱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________依次填入以上空格的正确答案是(
)
A.0、80、0.45
C.80、80、0.90
答案:B
7.滑雪是北方地区人们喜爱的一种运动。有的地方,人们用鹿拉滑雪板进行滑雪比赛(如图)。已知滑雪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2,滑雪板和人的总质量为180kg。如果鹿拉着滑雪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求鹿的拉力大小。
B.80、100、0.45 D.80、100、0.90
答案:35.28N
解析:由于滑雪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鹿的拉力F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即F=f。同时,滑雪板与冰面间的压力N与滑雪板和人所受的重力相等,即N=G。
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可求出鹿的拉力大小为
F=f=μN=μG=μmg=0.02×180×9.8N=35.28N
能力提升
1.
用手握住一个油瓶(瓶始终处于竖直方向且静止不动,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瓶中油越多,手必须握得越紧
B.手握得越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C.不管手握得多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总是一定的
D.摩擦力等于油瓶与油的总重力
答案:ACD
解析:手握住油瓶,油瓶不掉落下来,表明手对油瓶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跟油瓶重力平衡——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瓶的重力(大小)决定。油瓶越重,它受到的静摩擦力必须随之增大,手握得紧一点,相应的最大静摩擦力值也就大一点,就能保障油瓶不会掉下来;如果手握得不够紧,正压力不够大,最大静摩擦力小于油瓶的重力,油瓶就会掉下来,所以选项A、D正确。
手握得越紧,手与瓶间的压力越大,最大静摩擦力也越大,但只
篇二:高一物理优秀教案《摩擦力》
高一物理优秀教案《摩擦力》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能在简单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
(3)掌握动摩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摩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4)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在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规律。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课的内容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两部分。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关系f=μN。
2.难点是学生有初中的知识,往往误认为压力N的大小总是跟滑动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因此必须指出只有当两物体的接触面垂直,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滑动时,压力N的大小才跟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
3.在教学中要强调摩擦力有阻碍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性质。
三、教具
1.演示教具
带有定滑轮的平板一块、带线绳的大木块、小木块、玻璃、毛巾、测力计、砝码。
2.学生实验材料
每两位学生一组:物块一块、测力计一只。
3.投影仪、投影片。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是重力、弹力、摩擦力。对于每一种力我们都要掌握它产生的条件,会计算力的大小,能判断力的方向。在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两种力:重力和弹力。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种力——摩擦力。在这三种力中摩擦力较难掌握。
(二)教学过程设计
1.静摩擦力
演示实验:
javascript
:if(this.width>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当定滑轮的绳子下端悬挂50g砝码时,物块保持静止状态。 提出问题:物块静止,它受板的静摩擦力多大?方向如何?你是
根据什么原理判断的?
当悬挂的砝码增加到100g时,物块仍保持静止状态。
提出问题:物块此时所受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如何变化?设想一下,如果将砝码B摘去,静摩擦力又将如何变化?
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一般静摩擦力的大小没有一个确定的值,类似上述情况,当物块不动处于平衡状态时,静摩擦力的大小随拉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总是等于拉力的大小。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接触面切线方向;跟拉力的方向相反,或者说跟物体间相对滑动趋势方向相反(来自:www.Hn1c.cOm 唯 才教 育网:高一物理必修一人教版摩擦力优秀课件动画演示)。
提出问题:当悬挂在绳子下端的砝码为150g时,物块才刚开始相对于桌面板滑动,这时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叫什么?它的大小和方向呢?
教师讲解:静摩擦力增大到某数值后就不再增大了,这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叫做最大静摩擦力,用fm表示。最大静摩擦力的方向,也总是沿接触面切线方向,跟使物体起动的外力方向相反,或者说跟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明确: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两个相接触的物体之间存在着静摩擦力的作用,则并不一定处于最大静摩擦状态,最大静摩擦力等于使物体将要开始运动所需的最小推力。
2.滑动摩擦力
边演示边提问:一旦物块滑动后,我们只要挂130g砝码,就能使物块维持匀速运动。这时两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多大?方向如何?
再做演示实验,在刚才的大木块上再放一块小木块,发现要挂140g的砝码,才能使物块维持匀速运动。这又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变化遵循什么规律?
教师讲解:这说明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两物体间的正压力N成正比。
演示实验,将木块依次放在玻璃上,木板上和毛巾上,用测力计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观察测力计的示数,发现三种情况下,测力计示数由小到大,说明物体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摩擦面的材料和光滑程度有关,与相互之间的压力(弹力)成正比,可以写为f=μN
μ是动摩擦因数,因摩擦面的材料和光滑程度决定。动摩擦因数是无单位的,它表示摩擦力跟正压力之比。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且跟物体的相对滑动方向相反。
3.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指导一组学生实验,其他各组同时操作: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住物块,开始用较小的力拉,记下测力计读数;慢慢增加拉力,再记下测力计读数;继续增加拉力,使物块刚好开始滑动,记下测力计读数;然后保持物块匀速运动,记下测力计读数。
用投影仪打出投影片,让学生填下表:
数据测力计读数拉力方向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方向 1 静摩擦力1:
2 静摩擦力2:
3 最大静摩擦力:
4 滑动摩擦力:
问题:你是根据什么原理来确定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
用投影仪打出投影片中的五种情况,组织学生讨论木板对木块A有没有摩擦力?
javascript
:if(this.width>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javascript
:if(this.width>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javascript
:if(this.width>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讨论答案:
图1 物块A与木板接触,但物块A与木板没有相对运动趋势,因此木板对物块A没有静摩擦力。
图2
物块A与木板接触,A在重力的作用下相对木板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因此木板对A有向上的静摩擦力。加大力F时,静摩擦力不变,f静大小等于重力mg。
图3 物块A与木板接触,A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有沿木板向下滑的趋势,因此木板对A有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
图4
物块A与木板接触,沿木板向下匀速滑动,与木板有相对运动,因此木板对A有沿着斜面向上的滑动摩擦力。f滑大小等于重力的沿斜面向下的分力。 图5
物块A相对于木板有向右运动的趋势,但A不与木板接触,因此木板对A没有静摩擦力。当然B对A有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
(三)课堂小结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有接触面,不光滑,有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相对运动时产生滑动摩擦力;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静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不一定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不一定是阻力。
3.滑动摩擦力可由公式f滑=μN计算,或由物体平衡计算。
4.静摩擦力不是定值,有一个范围,即0~fm,由物体运动和其他受力情况决定。
(四)作业与思考
习题:
javascript
:if(this.width>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图6中物块A重10N,A和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当悬挂物B重3N时,开始沿桌面滑动。求:(1)B物体重1N时A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多大?(2)B物体重6N时,A与桌面的摩擦力多大?(3)当A物体上再加上重10N的C物体,B物体重6N时,A与桌面的摩擦力多大?
思考题:
1.请举一二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静摩擦力为动力。
2.人在爬绳的过程中,手受到什么摩擦力?方向怎样?摩擦力的方向跟人体运动的方向是一致还是相反?
(五)板书
1.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
静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跟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的大小:0~fm
2.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时。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跟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1. 小结(略)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N
篇三: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三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三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滑动摩擦的规律.知道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3.认识静摩擦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4.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5.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让学生学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4.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3.在研究问题时,要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1.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的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直引新课:今天我们学习摩擦力。
请同学回顾什么是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摩擦力.
思考与讨论:
互相接触的物体相对静止的时候,是不是也可能产生摩擦力呢?
以课本p60图3.3?1为例试说明
桌子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有无静摩擦力?
手推桌子,桌子与地面有无静摩擦力?
新课教学
一、静摩擦力
以手推桌子为例分析摩擦力的概念
①开始用很小的推力,推不动,分析桌子受力情况。
②再用稍大的力去推,还是静止不动,分析受力情况
③继续增大推力,讲桌开始运动,分析受力情况。
分析:桌子在推力作用下相对地面静止,但在沿这个力的方向上有相对运动趋势,就是因为桌子跟地板之间发生了摩擦。这个摩擦力和推力都作用在桌子上,他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平衡,因此桌子保持不动,这时发生的摩擦叫静摩擦力。
结论: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
2.摩擦力的产生条件:粗糙,有弹力,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3.探究静摩擦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活动)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外力有关
4.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相反
5.最大静摩擦力就是物体刚开始运动时所需的最小推力。
书P61实验结论:静摩擦力随着推力的增大而增大,它的极限值就是最大静摩擦力。可见,静摩擦力的大小在一个范围内:0?F?Fmax
最大静摩擦力跟正压力成正比
6.关于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
方法一:根据初中学过的二力平衡条件
方法二:假设法
例:斜面上有一物体,质量为m,在斜面上静止不动,m受摩擦力吗?为什么?
7.静摩擦力的作用
课本p62“说一说”
拿在手中的东西不会滑落
把线织成布,用布缝衣服,也是靠纱线之间的静摩擦力的作用。
练习:1、课本P65第2题
2、如图,物体在F的作用下静止,当F的大小变化时,分析物
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情况。
思考:1、静摩擦力能不能发生在运动的物体之间?
静摩擦力中的“静”应该是指的相互接触并且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它应该是指的相对静止.
2、静摩擦力的大小如何确定?
可以根据平衡条件来做.
观察:课本p61图3.3?3,当拉力大于物体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的运动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物体由静止变为了运动.
提问:这时候物体与地面之间还有没有摩擦力?如果有,是什么性质的摩擦力?
物体与地面之间仍然有摩擦力,不过摩擦力的性质由静摩擦力变为滑动摩擦力.
下面就来研究一下滑动摩擦力.
二.滑动摩擦力
以手推桌为例,继续增大推力直到桌子开始运动,一旦物体运动物体就受滑动摩擦力 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是因为受到摩擦力。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结合上面的实验,然后说出什么叫做滑动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
根据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我们探究一下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怎样的?
2.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粗糙,有弹力,有相对运动
3.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学生活动)粗糙程度,正压力,材料等
实验证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相互之间的正压力FN成正比,还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材料有关。
4.大量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成正比。
数学表达式: F??FN
F为摩擦力,FN为压力(对物体表面垂直的作用力),?为动摩擦因数.其数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没有单位。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2,了解几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素。
5.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强调:需要注意的是,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虽然是跟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但是要把相对运动方向跟运动方向这两个概念区分开,不能混为一谈.
练习:课本P65第一题
例题:课本P63
小结解题过程:
1、 根据题意,画受力分析图;
2、 列方程,代数据,得结果。
学生练习
若该物体在F=40N的作用下沿墙下滑,物体与墙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
0.2,求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思考:
1、静止的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一定是静摩擦力,运动的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一定是滑动摩擦力吗?
举例说明:皮带传送机把货物运往高处,物体是运动的,当相对于皮带没有滑动,受到静摩擦力。
一个人端着一杯水走路,杯子受到手的静摩擦力。
人走路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等。
物体沿斜面下滑,物体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滑动摩擦力,同时斜面受到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此时斜面是静止的。
2、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运动吗?
摩擦力只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皮带传送机上的货物受到的摩擦力拉着货物向上运动是动力,同时它阻碍了货物相对于皮带的运动。
三、滚动摩擦力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3最后一段得出什么是滚动摩擦,以及生活中常见的事例。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滚动摩擦.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间滚动的作用力,叫做滚动摩擦力.在压力相同时,滚动摩擦力要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举例:1、地面有沙子,易滑倒。
2、 滚动轴承。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4“科学漫步”,了解流体的阻力。
小结板书设计:
1.静摩擦力
1)静摩擦力的方向 2)静摩擦力的大小
2.滑动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产生原因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滑动摩擦力的计算
课后作业:课本P65第3题
教后感:
1、
2、 摩擦力是物理教学中的难点,这节课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利用我们身边随手可见的例子和简单的学生实验来进行的,一定要注意避免的是把知识点强加给学生,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会. 这些内容不可能在我们这一节课就能完全解释清楚,让学生全部了解,应该让学生
先熟悉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因为静摩擦
力不止一次地将会出现在将来的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