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济的意思:同济大学校训及其含义:同舟共济

发布时间:2017-08-28分类:高考资讯
初高中视频课程免费试听20小时
1初一全科精品视频课程免费试听 2初二全科精品视频课程免费试听 3初三全科精品视频课程免费试听
4高一全科精品视频课程免费试听 5高二全科精品视频课程免费试听 6高三全科精品视频课程免费试听

  校训历来是一所学校珍贵的价值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所学校精神的集中表达。校训没有任何人执行考试、考察、判分、评选,但是每位师生,都生活在自己前后左右无数人的、雪亮公平的眼睛中。比网校在线高考网特别整理中国211大学校训及其含义大全,希望给准备高考志愿填报的考生和家长们,最大程度了解这所大学,提供更好的帮助!

  本文内容为《同济大学校训及其含义:同舟共济》。

同济大学校训及其含义:同舟共济

  同济大学校训:同舟共济

  同济大学校训的含义

  “同舟共济”这个成语来自于春秋时期军事家、政治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孙子·九地》中写道:“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自此,“同舟共济”遂成为表示协力同心、共渡难关的经典成语。

  很多人认为,同济大学既然校名取自成语“同舟共济”,那么以之作为校训便是理所应当。但在同济人看来,“同舟共济”校训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它是同济大学自身办学历程和同济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

  自从1907年同济建校伊始,学校便与国家命运、民族复兴紧紧联系在一起。

  建校初期,教育界前辈、同济校董袁希涛先生对学生们提出殷切期望:“中国之大患,曰贫曰弱,救弱莫若医,救贫莫若工。务望诸君,各求深造,以养成将来救国之人才”。同济人不会忘记,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淞沪抗战开始,8月底,日本飞机轰炸同济大学当时校园所在的吴淞地区,将学校的大礼堂、办公室、工学院、理学院、电机馆、解剖馆、生理馆、材料试验室、实习工厂、图书馆及教授与学生宿舍等建筑,尽数破坏。当时的有关资料这样记载:“全校房屋15幢均被炮弹及炸弹轰毁,无一完整者。大礼堂被日飞机掷弹炸穿7个大洞,医学院生理研究馆、中学部、教师宿舍及新筑将竣工之宿舍共被日飞机掷弹炸穿12个大洞,此外,被日军炮弹攻穿与机枪打破之板壁窗户尚不知其数。屋瓦横飞,梁崩栋折,尤以附设工厂大部分竟至塌为瓦砾场。”

  自此,同济大学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内迁办学岁月。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学校先后迁往浙江金华、江西赣州、广西八步、云南昆明等地,一路颠沛流离,受尽苦难。直到1940年秋,学校迁往四川省南溪县李庄镇才稳定下来,开始了5年半的内地办学时期。在此期间,一批批同济师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奋战在抗日救亡的第一线。

  同舟共济,也体现在同济与上海城市发展心魂相守。同济因上海开埠兴市而创建,因上海繁荣兴旺而发展。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后,同济大学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工科大学。洋山深水港兴建,浦江大桥设计建造,地铁工程贯通,越江隧道掘进,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研发,苏州河治理……上海城市建设的重大工程,浸透着几代同济人的心血。

  同济大学的老校长、两院院士李国豪教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上世纪80年代,上海决定修建跨越黄浦江的南浦大桥。当时,日本专家提出免费设计大桥,并提供贷款,条件是工程必须由日本公司承担。李国豪让弟子项海帆院士代表同济大学桥梁系的教师给上海市领导写信,力陈中国桥梁界完全有信心有能力自主完成设计、建造大桥。最后,李国豪提出的“叠合梁斜拉桥”的方案被确定为实施方案,而造价只有日本人方案的一半。

  1981年,国家实行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由于宝钢选址、投资以及一期建设出现桩基位移等方面的问题,“宝钢下马”的呼声很高。时任宝钢工程顾问委员会主任的李国豪教授经过实地勘察和科学论证,得出“宝钢不能下马”的结论,并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和采纳。如今,宝钢已建成中国和世界著名的钢铁工业基地。

  “同舟共济”的校训,也包含着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经济社会要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同济作为国内“可持续发展大学”建设的先行者之一,力图通过自身办学思想的调整和示范,加入“可持续发展大学”建设的高等教育趋势之中,并以此作为大学建设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10年上海世博会,同济大学的教授们纷纷出任园区总规划师、城市最佳实践区总策划师、工程建设总体项目管理、交通灯光总设计等八个方面的总负责重任,先后承担科技部和上海市世博科技专项的170多个项目,生动演绎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上海世博会闭幕后,同济积极开展“后世博”研究工作,由同济城规学院唐子来教授领衔的规划团队正在推动城市最佳实践区转型为文化创意街区,由城规学院章明教授主持设计城市未来馆改建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使世博会区域的老厂房、老建筑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此外,汶川、玉树地震后的重建规划,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等等,这些事关国家社稷和民生的重大工程中,都有同济人的身影。同济把可持续发展理念深深镌刻在祖国山河大地上。

  目前,同济大学已经正式确立了“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愿景,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落实在学科、学位和学分上,培养引领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精英与社会栋梁。

  “乘扁舟而济者,其身也安;粹大道而动者,其业也美。”国家积贫积弱之时,同济以济世兴邦为己任,力求医工结合、服务社会;民族危亡之际,师生以热血书写青春,以工程报效国家,铸就了丰功伟业;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同济人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为国家繁荣富强作出了突出贡献。可以说,同济大学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就是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光辉历程。